近日,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公布2025年度项目立项名单,马克思主义学院魏晶老师主持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嵌入意识形态治理:价值、风险及应对策略研究》与张磊老师主持的《数智技术赋能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治理研究》两项课题成功获得一般项目立项。此次立项依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等规定,经中心学术委员会严格评审,最终在全省范围内立项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23项、自筹项目15项。目前立项名单正处于公示期(2025年9月22日至9月24日)。
两项课题的成功立项,不仅体现了研究者对国家宏观战略的深刻把握,也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紧密结合成都东软学院作为IT应用型大学的鲜明特色进行科研创新的思路。魏晶老师的课题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这一前沿技术,深入探讨其在意识形态治理中的应用潜力、潜在风险及系统性应对策略,研究兼具理论前瞻性与现实紧迫性。张磊老师的课题则着眼于数智技术如何有效赋能高校网络文化的建设与治理,旨在探索构建更加积极健康、清朗有序的校园网络空间。两项课题均紧密结合数字中国、网络强国战略背景,展现了学院教师在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与高校思政工作创新领域的敏锐洞察力和研究实力。
在当前学校全面推进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的关键阶段,两项课题的立项具有特殊意义。审核评估工作明确提出要考察“思政教育实效”与“教学质量保障”,尤其强调科研对教学的支撑与反哺作用。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坚持“科研源于教学、科研服务教学”的理念,鼓励教师将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难点、社会发展的热点转化为科研选题。魏晶老师与张磊老师的研究,正是基于思政课教学改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面临的真实问题与挑战而展开。其研究成果将直接转化为优质的教案、生动的课堂案例、先进的教学方法以及科学的治理方案,有效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实现科研资源向教学资源的高效转化,为学校顺利通过审核评估提供扎实的支撑材料与实践成效。
学院将以此次立项为契机,继续引导教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数字时代意识形态安全等关键领域,深入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持续推动高水平科研成果向教育教学一线渗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