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都东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谭博熙
【摘要】纵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指导、唯物史观下的历史认知建构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发展之上的,具有科学的理论逻辑。坚定历史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牢记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也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需要,具有明晰的价值逻辑。中国共产党高度的历史自信并非虚幻产生,而是在百年奋斗的实践过程中以及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诞生的,并且中国共产党人还将以坚定的历史自信与全国各族人民一同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新征程,展现出其深刻的实践逻辑。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逻辑生成
一个民族若是对自己的过去缺乏自信,这个民族就会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逐渐没落,被推向边缘化。一个国家若是对自己的历史缺乏自信,这个国家就会在纷繁复杂的世界格局变化中受人摆布,成为别国利益斗争中的一枚棋子。同样,一个政党,特别是一个拥有着百年历史和9600多万党员的执政党,如果不能坚定对自己历史的自信,就无法带领国家和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因此,伴随着党史学习教育在党内和社会层面的全面开展、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公开发布、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以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的深入开展,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掀起了一股学习党史国史、增强历史自信的热潮。这一切都在向世人昭示着中国共产党高度的历史自觉与历史自信。然而这样的历史自信并非空穴来风,其产生有着科学的理论逻辑、明晰的价值逻辑和深刻的实践逻辑。分析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逻辑生成对于党带领人民掌握历史主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理论逻辑
中国共产党在过去百年的奋斗征程中之所以能够成功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并最终走向强起来,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历史自信,关键是有科学的理论指导。这一科学的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成功不成功,马克思主义行不行”也并非信口拈来,而是有着客观发生的历史史实作为依据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与支持。中国共产党只有坚持唯物史观下的历史认知建构,才能够正确认识和看待自己的历史,并从中获取自信的源泉与动力。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不只源于一时的成功,也不仅仅体现在已取得的一些历史性贡献和重大成就之上,而是置于一个不断实践和发展的过程之中。中国共产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以科学的理论指导不断变化着的现实需求。所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正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并激励着党和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前进。
(一)历史自信的根本在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指导
科学的理论指导是一个政党带领人民走向成功的首要前提。“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马克思主义以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无产阶级解放自身和全人类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也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讲到:“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中国共产党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装之下领导人民不断探索中国前进和发展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为中国人民谋取独立解放和追求幸福生活指引了正确的方向。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尽管在有一大批仁人志士试图以各种方式,走各种道路去拯救民族于危亡之中,但都未能解决当时十分深重的民族危机,即使是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辛亥革命也未能改变那时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自此,有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在历经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之后成功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使中国从受尽剥削压迫的旧中国变成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并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各国的面前。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又再次肩负起从百废待兴的局面之中建设和保卫来之不易的新中国的担当与使命。因此,党又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带领人民开启了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在短短数十年的时间里就将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一个拥有着完备体系的工业国,并且还打破了帝国主义不惜通过一切手段试图扼杀这个新生人民政权的痴心妄想。在科学的理论与正确的路线的指导下,党带领人民从建国初的一穷二白发展到今天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在世界发展史中都可以称得上是绝无仅有的发展奇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变化向所有人都证明了这样一件事实:中国人民不是从一开始就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但在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之后,中国面临的所有棘手的问题和艰难的困局都逐一得到了有效解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指导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党建立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它指引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朝着正确的方向不停迈进,开创了一个又一个历史奇迹,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进入新时代之后,中国共产党还将继续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指导下以坚定的历史自信领导中国人民在新的伟大征程中不断创造出属于党和人民自己的辉煌历史。
(二)历史自信的依据在于唯物史观下的历史认知建构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不是凭空而来的,也不是随意杜撰的,而是有着客观存在的历史史实作为依据的。这种历史自信不仅来自于党迄今为止取得的所有成功经验与重大成就,更是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与支持。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为人们正确掌握历史发展整体脉络和趋势提供了科学的历史认知基础和方法论指导。唯物史观中认为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将人民群众看作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历史的真正创造者。中国共产党正是基于人民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坚持人民导向的历史唯物主义,才会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与大势中不断取得成功。不仅如此,中国共产党对待自己的历史也并非主观、片面的,而是客观和理性地面对自己的历史,从成功中总结经验,在失败中汲取教训。所以中国共产党在其百年奋斗征程中,既没有因胜利而冲昏头脑、迷失方向,也没有在失败中萎靡不振、丧失理想。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发展历程,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为中国共产党坚定历史自信奠定了科学的历史认知基础,为树立正确党史观、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提供了强大的历史研究方法论支撑。“唯物史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坚持以唯物史观的视角看待中共党史对中国共产党人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党内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党和人民坚定历史自信起着重要的引领和激励作用,使人民可以相信党,党可以依靠人民,赋予了党和人民彼此间长久的信任与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勇气,使党和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以无比坚定的信心和毅力披荆斩棘、不断向前。对唯物史观下的历史认知建构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得以坚定历史自信的认识论基础和方法论依据,也是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的重要理论武器。
(三)历史自信的源动力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舶来品”,它为中国人民在历史前进的道路上指引出了正确的方向,但在指导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实践的过程中却也出现了许多未曾遇到过的新问题。这使得中国革命在其发展过程中进行得并不是那么顺利,甚至可以说是十分艰难和曲折。这些问题曾一度让中国革命进入了至暗时刻,直至危及到党和红军的生死存亡。基于此,中国共产党人在正确认识和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之后便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要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毛泽东同志提出:“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实践中的表现形式,各国应有所不同。在中国,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要和中国的革命实际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准确把握革命发展规律从而指导中国革命朝着正确的道路不断迈进。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由于早期受到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影响而一味地照搬照抄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经验,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候出现了一些重大失误,没能从当时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导致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生产建设都造成了特别严重的影响。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探索中,将马克思主义与当时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等现实状况进行了充分地结合,开创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具体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这些都在昭示着马克思主义不仅在中国这片土壤上生根发芽,并且还获得了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历史,它使马克思主义真理在东方这个古老的国度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注入了中国智慧和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所以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源动力就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发展,它既是马克思主义真理与中国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创造、继而开创自己辉煌历史的动力源泉。
二、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价值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鲜明提出:“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知所从来,方明将往。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初就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因此党的百年奋斗史始终是围绕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前进和发展着的。只有牢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而奋斗的初心使命,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而要牢记初心使命,就必须要坚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以正确党史观和大历史观引导党和人民朝着正确的方向奋勇向前。如今,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在这样一个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比接近的关键节点,所有中华儿女更是应该紧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坚持党的领导,举国齐心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拼搏奋斗。在此关键节点,坚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既是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努力的最大推力,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前行不负使命的精神动力。新时代新征程,在新的历史时期下,特别是从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历史时刻,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当前时期最急迫并且也是最重要的时代使命。坚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是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下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一同取得新的征程伟大胜利的信心之源。
(一)坚定历史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
时代总是不停向前发展着的。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下,中国的国家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已今非昔比,人民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今天的中国已然走在时代发展潮流的最前列。不仅如此,中国还利用自身的发展经验不断地为世界其他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吃水不忘挖井人,要想继续取得新的伟大辉煌成就就不能够忘记来时走过的路。在过去这百年的风雨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临危受命成功地领导中国人民从亡国灭种的边缘到站起来,从一穷二白的处境到富起来,继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踏上强起来的伟大复兴之路。这一路的艰辛与坎坷非常人所能想象,其中更是包含着无数先辈志士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历经百年而不变色、不懈怠,正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使命,在信仰与热血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并自愿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这个他们所热爱的国家和人民。这种执着的精神与信仰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失败而不言弃,胜利而不骄奢的最大法宝。在当今时代,坚定历史自信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人代代相传的精神与信仰,就是牢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正如在中国共产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中所提出的:“全党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也指出:“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在这个没有内忧外患、全国人民戮力同心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新时代,坚定历史自信,就是要全党统一思想继续在初心使命的指引下,在这条已被无数先烈实践检验过的正确道路上矢志不渝地走下去。
(二)坚定历史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上的讲话中提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并且习近平总书记还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所有中国人的共同梦想,也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使命担当。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的有志之士都在围绕着这个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而不断拼搏奋斗着。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不畏艰难、不畏牺牲,为着这个伟大梦想而前赴后继的人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才不曾间断,甚至在不断加快。而今在进入新时代之后,特别是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这是中国人民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近也是最关键的一个时间节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势必要经过一系列的挑战,面对许多艰难困苦。因此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勇担历史使命就是今天中国共产党人所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坚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从而更好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地位,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将全国人民的力量凝聚成一股绳,为争取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坚定历史自信是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需要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渐步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再次被提上了国家发展的议事日程。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同志曾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提出了著名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擘画了一幅宏伟的蓝图。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的领导下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共产党在建党百年之时为国家和人民献上了一份大礼,即带领人民成功实现了全面脱贫和全面小康,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方面既要牢牢记住过去四十多年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以及所历经的艰辛努力,一方面也要认识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需要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努力奋斗,继续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完成,并非躺着就能步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以坚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深刻认识到在过去无论多么艰苦多么迷茫,先辈们都毅然决然地为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付出了毕生努力和心血。今天的人们又如何对这来之不易的一切熟视无睹,又怎能不继续在先辈们顽强拼搏精神的感召下朝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坚定历史自信才能让人们有勇气和毅力继续前行,不被路上的艰难阻碍所绊倒和吓住。坚信在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不辞辛劳的接力下,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定能够早日完成,尽早步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三、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实践逻辑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一部不断用实践检验真理的历史,它既不是以往历史的复刻,也不是被幻想、被虚构、被架空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在以自己的勇气与方式探寻着一条中国前进和发展的新道路。从苦难走向辉煌不是喊一句嘹亮的口号就能实现,而是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付出巨大的艰辛与代价,特别是在中国特殊的国情与时代背景下,缺乏现实经验可供借鉴。因此,中国共产党在黑暗迷茫中艰辛摸索,在失败教训中总结经验。在这过程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伟大成就就是对中国共产党这一路艰苦探索最好的证明与回报。同时这一系列的伟大成就也使得今天的中国人民不仅挺直了腰杆,还表现得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自信。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不是一部英雄史,也不是一部帝王史,而是一部人民史,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同创造出的辉煌历史。中国共产党在诞生之时的初心使命便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中国人民也愿意追随将人民利益摆在最高处的中国共产党。当党与人民同患难、共进退的时候,无论什么艰难险阻都不能阻挡中国人民前进的脚步,都不能停滞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是对过去成就的肯定与自豪,然而更重要的是在面向未来的征程中要牢记初心使命,传承先辈们不怕牺牲、不畏困难的精神,在新阶段新的挑战中继续砥砺前行,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新征程。
(一)历史自信源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伟大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重要讲话中提到:“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不只是一句振奋人心的话,也是所有国人对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最真实的反映。当今中国无论是在社会经济民生领域,还是在国防政治外交领域,都已不再像数十和上百年前一样被其他国家嘲笑为“东亚病夫”,而是骄傲地走在了世界发展的前列、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从羡慕到追赶再到开始引领世界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用了仅仅100年的时间。这百年奋斗伟大成就既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家和人民最初承诺的实现,又向世界有力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今时代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证明了中国所选择的道路和方向是正确的,应当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社会伟大实践中诞生,同样也将激励后来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继续在新的实践中创造出新的伟大成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能够变得更加自信、自立、自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和历史创造精神,进而开创出新的历史伟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伟大成就中坚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在历史自信中更加坚定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党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都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拼出来、干出来的,要把党的二十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仍然要靠拼、要靠干。”面对新时代新挑战,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应该传承和发扬先辈们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和失败面前不气馁的精神,不断在新的实践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道路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从而推动中国朝着实现共同富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停迈进。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伟大成就为今天的人们积累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宝贵的历史经验。面对这来之不易的一切,中国共产党人更加应该不忘使命、砥砺前行,在前人所积累的物质基础和历史经验上不断将中国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和历史高度。
(二)历史自信基于中国共产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推动力量。中国共产党在诞生之初就将自己的命运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结在一起,将民族的兴衰荣辱和人民的前途命运视作自己的责任与使命。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下从最初只有五十多人的小党发展成为今天拥有九千六百多万人的世界第一大党。中国共产党也不负人民所望,带领人民一步步从苦难走向辉煌,实现了对人民所作出的承诺,踏上了民族复兴的光荣道路。从建党之初到今天,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着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一以贯之地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理念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路线方针,确立了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的幸福而奋斗。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绝无私利可图。”邓小平同志也曾提出过:“我们党同广大群众的联系,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是六十年斗争历史形成的。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这不是任何力量所能改变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党与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不仅体现在党的宗旨和使命担当中,更是体现在由人民书写的壮丽历史之中。无论是历经民族独立,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峥嵘岁月,还是面对重大灾害时全党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抵御灾害的艰难时刻,党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为人民排忧解难,充当人民的马前卒和急先锋。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所以对历史是否自信人民才最具有话语权。只有人民对中国共产党充满信心,对历史充满自信,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才有意义并蕴藏有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强大力量。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实践历程也已经向中国人民表明中国共产党是值得人民信任和托付的,今日之中国在党的领导下实现的一系列伟大成就是值得人民骄傲和自豪的。
(三)历史自信旨在于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新征程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不仅是对过去百年辉煌成就的肯定与自豪,更是对中国未来前进道路的信心与憧憬。在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的今天,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奋斗与努力已然获得了最好的回报和证明,但更加重要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从过去的艰辛探索中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人民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的实践经历中逐步摸索出来的,是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和有志之士用生命和青春铺垫而来的。因此对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自信就是对这条来之不易的道路的自信,而在这条道路的尽头是中国人民对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期望,是对幼有所依、老有所养的大同社会的殷切期许。如今中国虽然同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距离人民心中的那个理想社会仍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还需要每个人继续努力奋斗、拼搏向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时提出:“审视现在,全党同志必须牢记,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展望未来,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坚定历史自信,在于将这条正确的道路坚定地走下去,在于为实现未来美好愿景而做出不懈拼搏与努力。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面对复杂的时代变化和严峻的时代挑战,人们只有对历史充分了解与认可,对经过实践检验的道路充满信心,对未来的前景充满希望,才会有勇气和决心继续在新的征程上不断迈进,克服一切艰难阻碍,从而最终到达理想的彼岸。坚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以历史自觉推进历史主动,使党领导人民能够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不断取得新的伟大胜利。正如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宣扬的“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