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通识选修课程信息公告(一)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25日      阅读:6214

1.走进性科学

教师简介:才颖,思政部教授。2003年9月-2012年12月在成都工业学院工作。从事过毛泽东思想概论等课程的教学。2017年2月-至今,在成都东软学院任教。从事《走进性科学》及《大学生恋爱及性健康》的教学工作。30多年的从教生涯,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与性教育有关的有5篇:《从〈华阳国志〉看西南地区的原始崇拜》(第一作者,CSSCI);《成人教育学生性教育现状调查》。(第一作者中文核心期刊)2、《高职院校女生就业难的对策分析》(独著,核心期刊);《浅谈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整合教育》(独著);《高校礼仪文化教学中应重视的两个领域》(第一作者)。主持省级课题项目3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省级项目3项,其中,在2008年在成都工业学院主持教育厅课题《成人教育学生性现状及性健康教育实效性调查与研究》,已结题。从事过系部党总支书记工作。对在校大学生的性状况比较了解。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一门通识教育课。性是一门科学。本课程意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正确进行异性交往,把握好性别角色的道德和法律尺度,使自身的性行为约束在社会规范的框架内,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科学系统的性知识、有性法律意识的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人才服务。本课程从性的道德观念;性生理发育;性心理健康;建立性自尊,对自己的性行为做出明智的、负责任的决定;创造令人满意的涉性人际关系;为避免性病的发生和少女怀孕,减少婚前性交行为的发生;促进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 提供关于人体的性潜能的科学而准确的信息;提供关于对性的态度、价值观和行为选择的教育;进行处理人际交往与两性关系的技能训练;进行责任感的教育;进行有关性病、艾滋病、性传播疾病知识及预防控制知识的教育,以减少这些疾病对青少年的危害。

授课时间:第1-16周,周二、三晚上。

2.影视美食与文化

教师简介:陈小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助理研究员。2016-2017《职业生涯规划》课程;2016-2017《“互联网”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研究。

课程简介:生活是最长的学习之路,我们都是行人。通过美食了解各地的文化,开阔眼界,提高文学修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食物是生活的必需品,美食是生活的乐趣,让人心情愉悦,不同地方的美食跟当地的产出,习俗息息相关。本门课程主要讲述各地有特色的美食,以美食为切入点贯穿当地的文化,人文以及美食的产生等。通过影视作品对美食的阐释启发同学们对生活的思考,传达热爱生活,珍惜食物的思想。可以参考电影《人生果实》,生活的智慧在食物中的体现。

授课时间:第1-16周,周一晚上。

3.中国旅游文化

教师简介:杨佳,信息与软件工程系数据科学团队素质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硕士,助教,主要从事教学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讲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图形处理技术》《网络营销》《网页设计》等。曾发表《概念图与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中小学的应用》等多篇论文,担任《“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省级课题负责人,编写《计算机应用基础》等教材。

课程简介:《中国旅游文化》是一门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以中国旅游文化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文化审美意识和技能为导向的公共选修课。它探讨的是旅游过程中的文化现象,包括主体文化现象和客体文化现象,以客体文化现象为重点,核心问题是各种文化现象的内涵、特征及发展规律。本课程共分八部分,分别介绍旅游文化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知识;以中国特有的对自然景观的美学体验为中心,揭示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旅游审美价值;从旅游的角度出发,分别揭示我国的建筑、园林、宗教、民俗、饮食等旅游资源中所蕴涵的传统文化精髓。

授课时间:第1-16周,周一晚上。

4.世界神话赏析

教师简介:宋艳,商务经管系讲师,主讲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实训》等。主要科研成果:ISTP检索论文两篇;参编教材《现代商务礼仪教程》;精品资源共享课或卓越工程师建设项目。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文化常识,通过选学本课程,学生可以了解世界主要文明的神话故事及相关文学作品,开拓眼界,提升综合素质。

本课程必讲内容:(1)希腊神话;(2)北欧神话;(3)两河流域神话;(4)埃及神话。选讲内容:(1)印度神话;(2)克苏鲁神话;(3)日本神话;(4)中国神话。本课程无指定教材,参考资料为各神话相关文学名著,包括但不限于《神谱》《荷马史诗》《俄狄甫斯王》《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美狄亚》《尼伯龙根之歌》《罗摩衍那》等。

授课时间:第1-16周,周二晚上。

5.可编程教育机器人

教师简介:(1)易锦多,讲师,毕业于东北大学。2004年加入东软集团工作,先后任系统工程师、售前咨询顾问、项目经理等职位。2018年引进索尼KOOV可编程机器人项目与学院实验实训中心创办联合实验室。(2)巨星,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硕士。《高级职涯规划师》、《全国“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优秀指导师》(最佳成绩:国家级二等奖)。培养多名可编程教育机器人青少年课程师资,均入职相关优秀企业,获得用人单位好评。

课程简介:

教学目标的总体概述:通过KOOV应用程序,使学生能从零基础开始学习编程而设计的自主课程。课程包含“创意编程入门”和“创意拼搭入门”,在创意编程入门中,通过在各单元中了解编程功能块以及电子元件的使用方法等过程,学习机器人编程方法。在创意拼搭入门中,可以了解积木模块的种类、学习稳定重心,掌握有趣的动作的不同表现方法。让学生在完成一个个任务的过程中循序渐进掌握机器人拼搭和编程知识。本课程采用了易于理解的“可视化编程”,通过将程序传送至机器人,在重复试错与观察机器人反应的变化中,学会如何赋予机器人想要的动作。其组件涵盖了加速度、光学、触摸、声音等传感器及控制器和驱动单元。

教学目标列表:(1)空间思维及动手能力的培养;(2)软硬件结合的应用,编程学习的过渡使逻辑能力的提升;(3)物联网应用的实际产品能将编程直接与生活接轨;(4)创意思维能力提升体现学生多个领域的价值,创造更多就业方向,让学生直接了解最新科技。

授课时间:第1-16周,周二、四晚上,限选人数40人。 

授课地点:C3-202。

6.楷书基础

教师简介:邓振宇,男,国家画院青苗书画家,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毕业于暨南大学美学专业,获硕士学位。主讲《篆书基础》、《书法与篆刻》、《楷书基础》、《两宋山水画》、《乒乓球训练》等课程。作品及文章发表情况:2012年2月,书画作品刊登于《中国收藏·美术》;2013年5月,作品及个人资料入编红旗出版社出版的《新中国美术家大典》;2013年8月,于《名作欣赏》总440期发表《调性古所闻,熙熙兼穆穆——浅析陈献章哲人书学观念的哲学基础》一文;2013年10月,《文人篆刻的开山鼻祖——浅议米芾篆刻艺术及用印观念》一文于“2013西泠印社国际学术研讨会”获三等奖;2013年11月,《从“朴拙之‘丑’”到“马捕鼠之丑”——论清代以来书法“审丑”的历史演变》一文入选“中国书法·岭南论坛”并获优秀论文奖;2015年5月,于《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总第188期发表《论李邕书风之嬗变》一文。2016年6月,《<端州石室记>作者献疑》一文入选“首届广东省书法研究生论坛”。

课程简介:《楷书基础》是美育通识教育中书法鉴赏系列课程的重要组成环节。楷书又称“真书”,与篆书、隶书合称正书。自唐代以来,楷书被广泛用于官方文书。楷书作为中国书法五种书体中最为常见而且有较高实用价值的一种,对于应用型技术型大学的学生来说有其重要意义。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楷书发展史、楷书结体剖析、楷书家专题、楷书临摹、楷书作品制作等。楷书是法度严谨结体端庄的实用性书体。通过演示教学向学生传授正确的楷书笔法是本课程的重要目的,同时也讲解隶书像楷书演变的过程,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涉猎文字学的基本常识。本课程意在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动手能力。通过授课和对国学文化的渗透,进一步发挥本课程的美育功能,使学生理解书法中 “真”、“善”、“美”的本质内涵。

推荐教材:任政、钱沛云,《楷书基础知识》,2018年1月第1版,上海书画出版社。

授课时间:第1-16周,周一下午7、8节和晚上。

注:本课程学习内容为毛笔书法。

7.鲁迅的故事

教师简介:何立明,思政部,教授,研究方向:历史、文学。全国大学语文研究学会的理事。著述有《中国士人》(湖北省社科基金资助)、《不到云端无写作》和《大学语文的课堂和书房》(武汉市社科联资助);论文有《诗经“桑”义辨及其源流考》(教育部全国中师青年教师教育论文二等奖)、《大学语文是一门安静的课》。《中国士人》一书现美国麻省“Hayden(海登)人文与科学图书馆”收藏。承担过的主要课程:必修课《文学概论》《大学写作》《大学语文》《中国近现代文学史》等;选修课《知识与知识分子问题》《士人的故事》《汉口叙事》《鲁迅的故事》。

课程简介:“鲁迅面临的中国问题,是既要反传统,又要反西方。”这种“双重困境”也是青年学生在当下和今后走向社会必然面临的思想文化问题。鲁迅作为思想家、文学家,在其上世纪“文化旗手”的经历中,对这个问题做了深刻地探索并做了独有的回答。选修课《鲁迅的故事》属于“现代性文化”范畴,通过鉴赏鲁迅、理解鲁迅和学习鲁迅,大学生可以初步获得今后社会人生之发展的知识、思想和信仰之文化资源。故事性与学理性相结合,在讲述鲁迅故事中贯穿中国近代文化转型史,明确“知识和知识分子”、“现代性建构和文学想象”、“政治、社会和文化批判”等现代观念、人文概念。采用讲授方式,讲课配合适当图文,考核以书面小论文形式。《鲁迅的故事》开过五年,讲过数轮,已经有了一套基本成型的自编讲义:《鲁迅的故事——中国知识和中国知识分子》。

授课时间:第1-16周,周三晚上。

限选人数:60人。

8.那些站在中国历史节点上的风流人物和奇瓌事迹——中国士人

教师简介:何立明,男,教授,研究方向:社会历史人文。《荆楚学术》杂志主编,大学语文研究学会全国理事,湖北省常务理事,武汉地区副会长。任教35年,必修课《文学概论》《中国近现代文学作品选讲》《文学批评的案例研究》》《大学语文》《大学情景修辞写作》等;选修课《知识与知识分子问题》《士人的故事》《汉口叙事》《鲁迅的故事》,以及《如何欣赏电影中的爱情》等。著书有《中国士人》(湖北省社科基金资助)、《不到云端无写作——〈无法安宁〉诗性批评》和《大学语文的课堂和书房——语文教学笔记》(武汉市社科联资助);发文有《沉默的心语——评〈周思聪与友人书〉》、《咔嚓的力量》、《大学语文是一门安静的课》。《〈诗经·国风·氓〉“桑”义辨及其源流考》一文曾获教育部二等奖,《中国士人》一书现被美国麻省理工“Hayden(海登)人文与科学图书馆”收藏。

课程简介:士人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话语独占性、伦理担纲性、人格独立性和人身依附性的社会群体,也是一个文化类型,还展现中国特色的光彩熠熠人格真善美文化,是今天读书人的精神人文资源。《中国士人》课,讲述历史上这一批士人中的历朝历代典型,重点讲其知识、思想、信仰和气质、人格,借以呈现出不同朝代之士人的品性。其次,注意介绍不同朝代社会特征与文化流变,以贯穿一条中国士人的命运史、思想史和精神史,展现一道中国士人思想文化和人格变迁的风景线。第三,述评结合、点面分析,通过对历史上代表性士人之别具一格行迹、风华绝代品性的评析,穿破时代的隔阂,使之可观可睹、可怀可想,为今天的读书人接通可取可用的人文历史源泉。

大致说来,从思想文化上看,春秋士人坐而论道、战国士人游走谋权;汉代士人皓首穷经、魏晋士人任性谈玄;唐代士人建功立业、宋代士人义理思辨;明代士人随心所欲、清代士人经世求实。从人格气质上看,春秋儒士温柔敦厚,战国游士性情激越,汉代经士性格义烈,魏晋名士品性风流,唐代文士意气骄张,宋代学士理性沉郁,明代异士心性狂狷,清代绅士趣新开明。历史上,中国士人精神一代代续接、延伸和发展到今天,际会于当下读书人的精神生活与人格世界中。这是一根绵邈不断的红线,这一根人文红线或隐或显、或深或浅,必将从今天我们每一个人身上穿过。她又将如何穿过《中国士人》课,或许可以提供反思的资源,提供人文的参照。

总之,《中国士人》课通过讲述中国历史上的十几个代表性士人,意在给学生们初步建立一个中国士人的文化视域、一个人格参考系、一个反观自身的精神史平台;从这些中国士人形象中,体悟其人格魅力,解开其思想奥秘,辨析其知识底蕴,洞察其结构逻辑,也学习其安身立命的智慧,借以应对当下的转型社会,即一个读书人学习需要如何生活处世,怎样开拓进取。考试以完成1800字的读书报告形式进行。

授课时间:第1-16周,周一、二晚。

限选人数:60人。

9.乒乓球训练

教师简介:邓振宇,男,毕业于暨南大学,硕士学位,原暨南大学乒乓球队队员。曾任广东白云学院、四川工商学院校乒乓球队教练。2009年,获广东省大学生乒乓球比赛男子团体第三名;2014年,夺得广州市“水电杯”乒乓球赛男子双打冠军、男子单打亚军;2018年,夺得中国乒乓球协会举办的联通杯乒乓球挑战赛(眉山站)男子团体亚军、男子单打季军,同年夺得四川省“双鱼杯”乒乓球黄金大赛男子单打第五名;2019年,夺得中国乒乓球协会举办的联通杯乒乓球挑战赛(眉山站)男子单打冠军。2017年、2018年连续获得四川省教育厅授予的“四川省大学优秀乒乓球教练员”荣誉;2018年,带领四川工商学院乒乓球队夺得2018年四川省大学生乒乓球比赛男子团体冠军。

课程简介:乒乓球,是一种世界流行的球类体育项目,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球。乒乓球运动是一项以技巧性为主,身体体能素质为辅的技能型项目,起源于英国。乒乓球也是一项趣味性极强的体育运动,它的特点是球小、速度快、变化多、设备简单,不受年龄、性别和身体条件的限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高的锻炼价值。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增进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身体协调能力、改善视力、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基本站位、基本步法、真反手攻球、拉弧圈球、发球、接发球、套路练习、战术练习等。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进行乒乓球运动的兴趣,让学生掌握乒乓球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养成把乒乓球运动作为终身体育锻炼形式的习惯和意识,了解进行乒乓球运动锻炼的价值,让乒乓球给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推荐教材:李铁,《乒乓球基础训练》,2009年3月第1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7.7(2018.3)

授课时间:第1-16周,周五下午7、8节。

限选人数:30人。

授课地点:D11楼下。

10.社交语言艺术

教师简介:蓝鹰,男,教授,研究方向:中文。主要讲授《现代汉语》《社交语言艺术》《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汉字学》等课程。在《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南开大学学报》《古汉语研究》《语言论丛》《云南师范大学学报》《中华文化论坛》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多篇为《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独著、合著《上古汉语虚词研究》《古今汉语虚词大词典》《巴蜀历史与文化》《互联网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文化与大学文化建设》《攀枝花本土方言与习俗研究》《汉语方言接触视角下的四川客家方言研究》等著作多部。主持或参与国家、省部、厅级课题10多项,多项成果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四川省“五个一工程”优秀图书奖、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等。省精品课程《巴蜀历史与文化》和国家精品课程《中国美术简史》主要团队成员。

课程简介:社会交往是人类和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同时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巨大动力,而社会交往的最基本手段就是人类的语言。语言运用得如何将影响到与人沟通、社交的效率甚至成败。社交语言艺术课程通过社会交往中语言运用的原理和技巧讲授,使学生懂得社交中语言运用的基本理论,掌握一些基本的语言运用方法,从而提高交际能力,特别是在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更好地适应社会交往和职场交际的需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语言在社交中的重要作用,懂得社交语言运用的一般规律,在遵循这些规律的基础上,掌握一些语言交际的技巧和方法,自觉地在社交中调适自己的语言行为,从而提高语言交际的能力和水平,以适应社交、工作和学习需要。具体的培养目标和标准如下:(1)知识要求:掌握原理篇中有关语言要义之公众心理、文化价值观的差异、语言表达的逻辑要求等的理论;掌握社交语言的四大理论源;掌握应用篇中有关语言应用的方法;了解作为新兴交叉学科的公关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任务、本质属性及其特征;原理篇和应用篇中的有关知识。(2)能力要求:能将应用篇中的日常交往、职场面试、身体语言等语言应用的方法技巧用于实践,并能对语言运用的优劣进行分析,最终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授课主要内容:序言:社交知识、语言知识简介;语言与心理;语言与文化;语言与逻辑;社交场合的语言运用(社交从称呼开始;交谈聊天的技巧;肢体语言的运用)。

授课时间:第1-16周,周二晚上。

11.音乐鉴赏与乐理视唱

教师简介:刘华强,思政部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理论。湖北省音乐家协会手风琴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湖北省音乐家协会儿童音乐委员会副会长;湖北省教育考试院自考类音乐专家组成员;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中心研究员;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考官。

授课课程:音乐理论(音乐鉴赏,乐理与视唱练耳,曲式分析,歌曲创编,和声),手风琴。

科研、主编教材: 论文 《感悟二十世纪音乐》 《江汉论坛》杂志社;论文 《论中西音乐节奏的基本形态》武汉音乐学院学报《黄钟》;论文《歌曲<生死不离>曲式分析》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学报;课题 《湖北风格的儿童歌曲在农村幼儿园的推广传承研究》;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研究课题 课题编号2011B489;主编 大学音乐系列教材《音乐鉴赏》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主编 全国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乐理视唱与和声基础》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主编 小学《音乐教师用书》第六册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出版;主编 《手风琴考级教程》 湖北美术出版社2007年出版;副主编 高校教材《中国民间音乐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课程介绍:

初级:本课程是向学生讲授音乐鉴赏和乐理视唱、培养音乐鉴赏能力、掌握音乐基本理论常识的课程。加强大学生艺术素质熏陶,培养学生对作品的初步鉴赏能力。通过学习乐理视唱,提高学生感受、参与音乐的综合能力,让工科学生把对艺术的感受,渗透和转化在所学专业之中。课程内容:1、音乐基本理论常识与视唱练耳(简谱入门) ;2、音乐鉴赏知识,中外声乐、器乐作品鉴赏。期末采用结课报告模式;考核内容:对指定的音乐作品进行分析综述;学习本课程后的感悟及建议;考核评分:结课报告占50%;课堂笔记占40%,考勤占10%。

进阶:本课程是向学生讲授音乐鉴赏和乐理视唱、掌握音乐基本理论常识的课程。在初级班的基础上,提高对中外经典音乐的鉴赏能力。把乐理视唱从入门程度提高到实用的程度,在理论和技能技巧上,提高学生的感受、表现、参与音乐的综合能力,并将艺术素质渗透和转化在所学专业之中。课程内容:音乐基本理论与视唱练耳(简谱、五线谱) ;音乐鉴赏知识,中外器乐、声乐作品鉴赏。考核评估:期末采用结课报告模式;考核内容:对指定的音乐作品进行分析综述;学习本课程后的感悟及建议;考核评分:结课报告占50%;课堂笔记占40%,考勤占10%。

教材:《音乐鉴赏》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乐理视唱与和声基础》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世界名曲欣赏》上海音乐出版社

授课时间:第1-11周,周一、二晚上,每次课3学时。

限选人数:80人。

授课地点:A7-305。

12.合唱与指挥

教师简介:刘华强,思政部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理论。湖北省音乐家协会手风琴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湖北省音乐家协会儿童音乐委员会副会长;湖北省教育考试院自考类音乐专家组成员;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中心研究员;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考官。

授课课程:音乐理论(音乐鉴赏,乐理与视唱练耳,曲式分析,歌曲创编,和声),手风琴。

科研、主编教材: 论文 《感悟二十世纪音乐》 《江汉论坛》杂志社;论文 《论中西音乐节奏的基本形态》武汉音乐学院学报《黄钟》;论文《歌曲<生死不离>曲式分析》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学报;课题 《湖北风格的儿童歌曲在农村幼儿园的推广传承研究》;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研究课题 课题编号2011B489;主编 大学音乐系列教材《音乐鉴赏》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主编 全国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乐理视唱与和声基础》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主编 小学《音乐教师用书》第六册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出版;主编 《手风琴考级教程》 湖北美术出版社2007年出版;副主编 高校教材《中国民间音乐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课程介绍:本课程是向学生讲授合唱与指挥的知识,合唱训练和指挥方法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思维方式,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感受合唱与指挥的艺术魅力,从中领会作品所体现的文化意蕴,从而提高音乐审美的能力。本课程通过艺术形式体现课程思政,激发学生对艺术美的追求,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提高理工科学生的审美水平,并渗透和转化在所学专业之中。

课程内容:合唱与指挥教学训练;音乐基本理论;中外合唱作品欣赏与分析。

授课时间:第1-11周,周三晚上,每次课3学时。

限选人数:70人。

授课地点:A7-305。

Copyright © 2002-2023 成都东软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四川省 成都市 都江堰市 青城山镇东软大道1号
邮编:611844
蜀ICP备12011972号